1、雞雛運輸時間過長
雞雛一般都是下午5:00開始出殼,大概3-4個小時出完,工作人員再撿出、查數、分箱、裝車,這都是需要時間的,再運到養殖戶家里,大部分都會超過12個小時的。
在這一節段,胎糞基本排出,這從盒底一層胎糞就能看出。所以雞雛進舍適應后大部分都是又渴又餓的,這個時候我們如果還是按書上說的先給水,過二小時再給料就不行了,就會造成雞雛搶水的情況,特別是飲水器水嘴不足的情況下更加嚴重。
搶水勢必會有雞雛絨毛弄濕,濕了以后就會冷,于是就往雞群里鉆,這樣就會弄濕其他雞雛的絨毛。哪個地方雞最多?當然是飲水器的地方。如此往復,就會有有大批的雞雛洗澡。
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雞雛從車上卸下后不要立刻倒在籠內網鋪上,依次分勻攤開,把盒蓋打開,讓雞雛慢慢適應里面的光照和溫度。
同時把水和料都準備好,雛雞開水開食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料位。等雞雛都伸出頭往外看時就可以倒出來了。這樣雞雛有吃料的有喝水的,就不會出現爭搶的現象,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洗澡。
2、雞舍溫度過低或溫度不均勻
溫度過低或不均勻雞雛就會扎堆,在飲水器旁扎堆雞雛也會出現洗澡的現象。
這當然也有應對之策。
進雛前二天升溫,溫度可以升到36-38℃,維持一段時間,等雞舍的墻體,地面,籠底網面都溫暖時,再降低到合適的接雞溫度,28-30℃左右。
這樣雞雛進來后就不會有低溫或溫度不均的情況出現。雞雛悠閑自得的吃料喝水,當然也不會洗澡了。
3、溫度過高,舍內干燥
溫度過高空氣干燥時,就會造成雞雛口干舌燥,戲水能給它們帶來一時的暢快淋漓,剛開始一小部分,雞雛的模仿能力使它們大批量的洗澡,最后都成落湯雞。
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調節好雛舍溫度。建議夏秋季節,接雞溫度控制在28-30℃,雞雛進來后慢慢上升到32-33℃。冬春季節接雞溫度控制在30℃左右,然后慢慢升到33-34℃。
同時雞舍內可以噴霧加濕,地面灑水加濕,保持雞舍濕度在65左右。雞舍必須保證雛雞適宜的溫濕度!做到看雞施溫!
4、雞雛的一些生活習性
雞雛和孩子是一樣的,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模仿的本能。當某個地方出現雛雞感興趣的東西或聲響時,雞雛都會在那個地方擁擠扎堆。
現在雞舍為了吸引雛雞飲水大多是用一些黃色和紅色的小水碗,輔助雛雞飲水,當雛雞擁擠在飲水器水嘴下時(特別是個別雛雞臥在水碗上頂住水嘴時)雞群就會因為流水而被動洗澡。05
水線過低,水嘴密閉差
現代籠養雞舍通常直接用水線開水,如果水線放的過低,很容易造成雛雞飲水時用身體頂住水嘴,造成濕雞現象,而且有時候水線的壓力過大,水嘴密封差時,小雞啄一口就會流下來很多水,造成羽毛淋濕洗澡現象!
解決辦法:接雞前先提高水線高度,待小雞入籠后,根據雞雛大小,調節適合的水線高度(小雞站立時眼與水嘴平行為宜)。同時調整水線壓力合適(水線末端水壓高度5-10cm),及時檢查處理跑水漏水的水線水嘴。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