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概述
美國中西部地區大豆收割工作繼續推進,南美產區的大豆播種工作亦陸續展開,美國新作大豆陸續上市后供應壓力逐漸凸顯,但美國大豆產量繼續下調、大豆內需和外銷均明顯好轉,且南美產區出現了不利于大豆播種及生長的惡劣天氣,支撐CBOT大豆期價出現了止跌后震蕩偏強的走勢。
圖1:油廠豆粕現貨成交均價統計(單位:元/噸)
受美盤大豆期價走勢影響,進口大豆成本跌勢有所放緩,但國內到港大豆數量較多且預期后續到港大豆數量較大,在國內需求逐漸好轉但增量有限的情況下豆粕價格繼續處于震蕩偏弱運行的走勢。據飼料行業網豆粕分析師統計,2023年10月主要油廠43%蛋白豆粕成交均價4299.5元/噸,環比下跌10.1%。其中10月31日最低價降至4195元/噸,較月初下降301元/噸,跌幅達6.7%;具體分析如下:
二、市場分析
1、進口大豆成本處于震蕩偏強走勢
因美國農業部繼續下調美國大豆產量,大豆加工利潤良好后壓榨量達到歷史同期水平,南美產區忙于播種及出口逐漸下降后美國大豆出口需求明顯好轉,并且南美產區出現了不利于大豆播種及生長的天氣,支撐CBOT大豆期價止跌后震蕩偏強的走勢。據統計數據顯示,美盤大豆主力1月合約自月初震蕩下行至1270.25美分/蒲式耳后反彈,最高漲至1334美分/蒲式耳,后在1297.5美分/蒲式耳與1331.25美分/蒲式耳區間震蕩運行。
圖2:進口大豆價格走勢統計(單位:元/噸)
據統計數據顯示,10月進口大豆價格與美盤大豆期價走勢較為雷同,均出現了震蕩偏強的走勢,其中進口美國大豆成本最高上漲244元/噸,進口巴西大豆上漲180元/噸,不過27日后因中國取消其部分船期出現了大幅下行的走勢,最低較前期高點低254元/噸。
2、豆粕庫存出現略微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9月中國進口大豆715.4萬噸,環比減少23.6%,同比亦減少7.3%。不過因今年下游的飼料養殖企業備貨需求謹慎導致豆粕成交清淡,油廠大豆壓榨數量也隨之減少,大豆供應仍充足。數據顯示截止10月30日全國主要油廠進口大豆商業庫存432 萬噸,較2022年同期增加達116萬噸,并且因前期巴西大豆船期出口延遲,后期到港的數量將會比集中,大豆庫存將會出現增加的趨勢。
圖3:油廠大豆及豆粕庫存統計(單位:萬噸)
因油廠壓榨量下降,但國內養殖需求迎來季節性好轉的情況下,主要油廠豆粕庫存出現略微減少的情況。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10 月 30 日,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為77萬噸,較9月同期減少7.3萬噸,但比2022年同期增加54萬噸,比過去三年同期均值增加25萬噸,仍處于歷史同期偏高水平。
3、豆粕成交增加數量有限
從整個10月豆粕成交量來看,油廠豆粕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好轉,特別是還出現了放量成交的情況,盡管增量的大部分是遠期的合同。這主要是進入第四季度后,氣溫逐漸下降,生豬、家禽及反芻等的季節性需求均出現好轉,加之美盤大豆反彈后支撐豆粕報價上漲,增強了下游飼料養殖企業的補庫意愿。不過剛過去的中秋及國慶長假期間對肉禽等需求增加,出欄后但生豬及肉雞養殖繼續虧損,而蛋雞需求高峰過去后補欄謹慎,導致整個下游飼料養殖企業拿貨仍比較謹慎,現貨多數以隨買隨用為主。
圖4:油廠豆粕現貨成交量統計(單位:萬噸)
三、后市展望
因美國大豆收割最新進度已經達到85%,市場關注點已經轉至大豆出口需求方面;而南美因產區天氣影響,大豆播種進度已經落后于去年同期,南美大豆產區的天氣對大豆種植的影響也是需要特別關注。不過因前期延遲到港的進口大豆將于11月到港,加之近期美國大豆銷售明顯增加后,后期大豆供應將會比較充足。加之即使在四季度需求旺季,生豬及肉雞量大需求主力養殖虧損亦會對豆粕需求產生一定影響,或較前期需求增加但明顯不如往年同期,豆粕價格亦難以出現明顯的上漲,不過不能忽視南美產區天氣及美國大豆需求方面的炒作。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