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祖代存欄仍處于高位,隨著祖代更新數量增加,預計未來產業鏈產能非常充足。
11月2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特別支持的“第17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暨農畜產業(衍生品)大會”在大連召開。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宮桂芬在下午的飼料養殖論壇上介紹,2023上半年,生豬養殖嚴重虧損,肉牛、肉羊、生鮮乳價格下跌,很多農戶,規模場已經出現嚴重虧損。唯獨家禽養殖增速明顯,效益可圈可點,尤其蛋雞、白羽肉雞效益較好。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宮桂芬
2023年1-8月,我國祖代白羽肉雛雞進口逐漸恢復,13家企業從美國、新西蘭進口祖代雞。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穩定供應。預計2023全年祖代雛雞更新可達120萬套,其中,自繁自育占比約65%。“在產祖代存欄仍處于高位,隨著祖代更新數量增加,預計未來產業鏈產能非常充足。”宮桂芬說。
一、全國肉、蛋、奶產量

二、2023年畜禽生產要點

三、2023年五大禽種效益

什么樣的產蛋雞存欄規模較為合適?對此,宮桂芬認為,一只雞一年掙一只淘汰雞的錢就可以算效益較好較合適的。2019年的行情不可復制。2020年,明顯雞養多了,產業出現近一年的虧損。2021年,以存欄下降為基礎,養殖效益好轉。2022年,蛋雞存欄上升,養殖依然盈利,這與多輪疫情引發雞蛋搶購有關。2023年,產蛋雞存欄增加,蛋雞盈利收窄,需警惕過剩風險。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