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漲價消息在行業流傳開來,稱今年11月份將迎來一輪漲價潮,而這次漲價的主要對象將是豬肉、雞肉、糧食、食用油和紙質用品。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10月31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0.70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0.8%;牛肉71.65元/公斤,與前一天持平;羊肉63.54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1.3%;雞蛋10.23元/公斤,比前一天下降0.2%;白條雞17.99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0.6%。新食材提醒,凍品產商要提前備貨,應對原材料價格變化!
1、全國25個省市豬價全線開漲
11月1日,全國豬價喜迎開門紅,全國25個省市豬價全線開漲。伴隨天氣轉涼,以及豬肉期貨價格持續走高,就在上周五豬肉期貨主力合約再次漲停,收于每公斤37,875元,創下歷史新高。
豬價上漲的原因
供需關系:隨著春節的臨近,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量激增,而供應量卻受到季節性因素和養殖戶出欄量的影響,難以迅速增加。這種需求大于供應的情況,導致豬價上漲。
政策影響:近年來,國家對環保政策的嚴格實施,使得部分小規模養殖戶退出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供需矛盾。同時,政府對生豬調運的限制也影響了市場的供應。
飼料成本:飼料價格的上漲也是豬價上漲的原因之一。飼料成本的增加使得養殖戶的成本壓力增大,為了保持利潤,他們往往會提高豬價。
豬肉會有一波小幅回調,不會大幅漲價
Mysteel解讀,展望11月后,行情預期環比略有向好但幅度預計有限,不過冀魯豫非瘟疫情影響力逐步減弱,市場悲觀情緒降溫,而養殖端對冬至前后及年前行情或仍有期待,一定程度加強養殖端適度增重信心,加之養殖效率的季節性提升,預計生豬出欄均重將延續小幅增長態勢,但市場的“近空遠多”情緒仍較強,以及市場對年底行情的看多不過多態度,或使得出欄均重無法企及往年水平,將一定程度緩解豬肉供給壓力,但因生豬供應量增幅過大,體重同比略降的影響便顯得微乎其微,所以四季度供需雙增局面延續且大概率維持供給增量大于需求增量情況,故四季度豬價或難有大幅上漲空間。

2、雞副凍品也漲價了
凍品行情消息:豬肉漲價后,國產部分雞副凍品也漲價了!棒腿、翅根以及爪類等一天漲100-200元/噸,廠家抬價情緒較高,市場出貨速度稍有好轉。進口雞產品行情保持平穩,業內人士預計進口雞產品可能也會跟漲。家禽產品中毛雞價格震蕩上漲。

圖片來源:凍品行情
業內人士預計,一定程度或刺激雞肉市場行情,終端市場走貨速度好轉,屆時推動雞肉價格,不過當前市場觀望情緒依舊較強,部分業內人士對后市行情持謹慎態度。
華人訊息網發布,養雞戶和生產商正面臨歐盟動物福利法規修訂可能帶來的巨大挑戰。這一修訂可能會導致雞肉生產成本翻倍,最終讓家禽產品價格飆升。養雞戶擔心,如果成本增加,售價也不得不上漲,這對農民生存構成威脅。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初步研究建議,雞肉養殖場應該每平方米飼養11公斤雞肉,以降低雞的密度,從而提高動物福利。以西班牙為例,目前允許每平方米飼養33公斤雞。如果監管變化最終生效,這將意味著他們必須將飼養密度降至三分之一,這將使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導致雞肉價格上漲。
3、糧食和食用油也要漲
糧食作為我國的主要農產品之一,在保障國人的口糧安全和穩定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糧食價格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一直呈現出上漲的趨勢。首先,受到今年廣泛分布的洪澇和旱災的影響,一些主要糧食產區的農作物產量減少,導致市場供應不足。其次,全球范圍內疫情的爆發和貿易摩擦加劇,使得我國進口糧食的數量減少,進一步導致糧食價格上漲。
近期市場上的食用油價格卻出現了上漲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大豆產量減少以及進口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所致。由于大豆在油料作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國大豆產量的減少不僅直接影響到食用油的生產和供應,而且還會帶動其他油料作物的價格上漲。
一周閱讀排行